close

王永慶給年輕人的8堂課

一、追根究柢:怎麼算得那麼準?

        王永慶有一次標原木價格高出同業很多,但卻賺了很多錢,大家都不清楚,他怎麼有辦法把一池原木算得那麼準?原來他在截標前一晚,跳入水池花了一晚上把原木清點得清清楚楚,所以才能報出合理的價格。

 

二、務本精神:成品退貨單VS收貨單
       收貨單原來叫做成品退貨單,王永慶認為這是台塑營業單位主動去取回的貨品,不是客戶被動退回,所以名字必須改為收貨單。台塑的表單不但用字講究,格式也要檢討是否合用,表單簡化刪除了一半的表單。     

 

三、瘦鵝理論:嘗盡苦頭才能悟道
        王永慶說外行人去參觀別人的工廠,不是得其皮毛就是毫無所得。但若是自己鑽研一件新產品,僅欠缺一點訣竅,在窮究之餘去參觀別人工廠,一眼看到心領神會、完全吸收,這樣才會有所得。

 

四、基層做起:輪班訓練

       台塑關係企業的大專新進人員,不論任何科系,不論將來派任何職物,不論他是誰的兒子,一律得參加輪班訓練,從基層做起。考驗新人吃苦耐勞的精神,磨練意志力與耐力以及正確的工作態度。

 

五、實力主義:打穀機VS汽車
        王永慶說:福特年輕時是小工出身,最初在農田裡工作,曾修過打穀機。福特不是機械工程系出身,對機械並不內行,這個實務經驗使他得到粗淺的機械知識,對他的汽車事業有極大的幫助。

 

六、切身感: 舖草皮
       明志工專請人舖草皮,王永慶問一天給多少工資,工人答60元。王永慶問夠不夠生活?工人答不夠。王永慶問:如果給120元,你們會做得更多嗎?工人答可以做三倍的坪數。攸關自身利益自然會更加勤奮。

七、價廉物美:中菜西吃
        王永慶招待客人在自家台北招待所,菜色相當精緻可口,而且分量不多也不少。大家圍坐圓桌前,將各人盤子端出,由侍者個別分菜,一人一份,吃完再加,既衛生又不浪費。

八、客戶至上: 賣的要吃VS買的也要吃
      王永慶說:台灣的這句俗話就是說買賣雙方都要追求最高的利益。業務員就應站在中間做橋梁,要為雙方各追求百分之百的利益,做到客戶至上--價錢公道、品質優良、如期交貨、服務週到。

@名人小故事節錄

企業經營常常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,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要穿透表面的現象,找出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。

變革故事》台塑創辦人王永慶:一張表格,解決庫存遲滯

台塑集團的創辦人王永慶,向以「追根究柢」的管理著稱。

有一年,台塑發生缺料、斷料的狀況,無法順利供應生產,可是各公司的資材倉庫裡庫存卻很多,於是王永慶就開始深入探討、追查原因,結果發現問題的根源出在庫存盤點的執行上。

 

當時台塑的資材管理方式,是每個月及每半年進行盤存的工作,依品名、規格、數量等,將原物料資料記錄成一大本表格,然後統計庫存量,最後依序呈送資材主管、廠長和經理過目。但王永慶認為,這樣並沒有真正達到管理上的要求,因為盤點好的東西如果1個月沒動用、3個月沒動用,甚至半年沒動用,那盤點出來又有何用?

找到問題的原因之後,王永慶認為解決的關鍵,在於要讓負責盤點的人去思考盤點的目的是什麼?東西擺這麼久該怎麼辦?

 

所以他修改了盤點的表格,將原本的盤存本增列兩欄,一欄是資材主管的「處理對策」,另一欄則是「廠長或經理批示」,這樣相關人員就不得不動腦筋去想要如何處理滯存在倉庫的東西,並且付諸實行、持續追蹤處理進度,也讓台塑改善了庫存的問題。

 

小故事大啟示:

從「經營之神」王永慶的故事,可以發現追究問題本源、並加以解決的重要。企業經營常常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,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要穿透表面的現象,找出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,才能理出頭緒,提出適當的方案將問題解決。

 

@王永慶小故事

1931 年,15 歲的王永慶放棄學業,隻身來到嘉義的一家米店做工。一年後,他用父親借來的 200 元錢,開了一間自己的小米店,當起了老闆,這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個大飛躍。

他身兼夥計與老闆,為了讓自己的米好銷一些,他挨家挨戶地去推銷,盡可能地多賣一些。

由於各家店的米從價格和品質上,都沒有太大的差別,王永慶為了能讓自己的米店更受歡迎,決定從品質與服務上下功夫。他在售賣之前,會將米裏的雜質認真地撿乾淨,使米的賣相更佳。

此外,他還主動為顧客送貨上門,而且到了客人家,他會先將米缸裏的舊米倒出來,再將新米倒入。他還會認真地記下客人家裏的人數,到了下一次需要買米的前兩三天,他便會將米送上門去。

此外,王永慶還會記下顧客發薪的日子,有的人在月初領薪,有的人在月底領薪,王永慶都會一一記在心上,待顧客的領薪日過後兩三天再去收帳。

透過這種細小處的用心,許多人感到這個小老闆不光賣的米好,而且服務也很周到,所以很多人都成子米店的固定客戶。王永慶的米店,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好幾倍。

正如當時人們所講的一句俗語:「糶米賣布,賺錢有數。」開米店不僅辛苦,利潤也非常微薄。這種刻苦的經歷讓王永慶認識到,人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,才能改善處境,而且做生意時,一定得比別人想得多,想得周到,才能贏得顧客。

隨著米店的固定客戶的增多,王永慶買來了碾米的設備,自己碾米自己賣。後來,他又租下了一家規模較大的碾米廠,把碾出的米批發給別的米店。此時的王永慶,終於踏上了走向實業家的第一步。

在自己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之後,王永慶也沒有改變自己幼年時代養成的勤勞、節儉的習慣。

他甚至連洗個熱水澡的錢都會省下來,他想,每天省三分錢,就等於多賺了 3 斗米的利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512147 的頭像
    h512147

    瑜伽與經絡

    h5121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